国有国史,家有家乘。九江古称寻阳、浔阳、柴桑、江州、德化,史志俱备。晋有张密《九江新旧录》、张僧鉴《寻阳记》,宋代有《浔阳志》、《浔阳郡志》、《江州图经》,明清则有《九江府志》和《德化县志》,可谓层也不穷,尉然大观。在众多志中,清代文行远的《浔阳蹠醢》独树一帜,别具特色,是现存九江志书中唯一的一部私家编写的地方志书,有别于其它志书。正如《浔阳蹠醢》的书名一样,她是九江方志中一道有风味特色的佳肴,给人以丰富多彩、标新立异的感觉。虽然的杂撰私编,但也不失为一部较好的地方志专著,无疑对地域性的经济文化建设是有益的。
文行远,九江府德化人,字樵庵,一字允言,康熙时为贡生,任新淦训导。父文行远,为九江地方名流,字灯言,一字用昭,崇祯进士,有文名,著作颇丰,有《雅似堂集》、《求是堂集》、《读庄小言》、《宋史存》等,《四库全书存目》收录,曾为九江留下了大量的碑刻文字。文行远从小深受父亲的薰陶,承系了家学,贯通经史,长于诗古文词,亦有文名,著有《靖庐》、《愧临》二部诗文集,又有《石室庭闻》、《浔阳蹠醢》等著作。《浔阳蹠醢》曾被《四库全书》收录,列入《四库全书·史部》存目,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介绍。
盛世修史编志,《浔阳蹠醢》成书于康熙十一(1672)年,有康熙壬子(1672)穀明堂刻本,后有同治十二(1873)年黄凤楼重刊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前有崇祯进士严沆和黎元宽所作的序。为什么书名称“蹠醢”呢?原来这里面还有一则典故:禹经汤间虞初,齐谐其无,乃相于杂博,盖齐王之嗜蹠也,必干而后,尼而传之,几作醢,先膊乾其内,莝之杂酱面,渍以美酒,涂置瓶中,百日乃成”。蹠醢,简单地说就是风味独特的鸡爪。由齐王嗜好这种鸡爪而引申为杂博。《浔阳蹠醢》便是浔阳一地的杂撰。人物、地理、名胜必不可少。“发山川之光采,展前人之遗轶,网罗放失之旧闻,可备輶轩之採择者乎。”“浮屠之必收,而怪仙之必不弃”。因此说《浔阳蹠醢》内容丰富,无所不备。
古时传承文化惟有书籍。孔子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感叹文献的不足,说明了文献的重要性。九江代有方志史乘,但多数佚失不传,文献奇缺。文行远热爱乡邦,有志于史,是个有心人。他虽身在异乡,却随时留意九江文献资料,他翻阅了经、史、子、集,稗官野史及小说笔记中的大量文献,将有关九江的条目一一抄载下来,共翻录大约有180余种图书,编辑成册,终成这部私家著作。
《浔阳蹠醢》这部书共六卷按类目分为二十七小类。第一卷为纬象、方舆、书院、祠庙。第二卷为宫室、丘墓、服食器用玩好、鸟兽、虫鱼。第三卷为人物、栖逸、流寓、忠节、孝义、闺闱、交游、器局、方技。第四卷为真仙、僧宝。第五卷为诗文、书画、典籍、名胜、游览。第六卷为象教、灵异、感应、果报、鬼神、灾祥、妖异。体例上是按各类时间顺序排列,每一条目后基本上都注明引用书名,未引者则大多为作者撰写。全书对吏治和兵防条记载较为详尽,对经济也颇为关注和留意,辑录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而对人物则收录较完备,写得比较好,尤其是明清人物陈汝秩、张羽、蔡文魁、柳邦杰、余文献、赵光抃等记录翔实,史实可靠,可补正史之不足。
与官修志书相比,文行远《浔阳蹠醢》有两大特点。其一是灵活性。因为是私家编撰,便少了许多条条框框,没有人为束缚,可以广泛地取材,因此比较灵活和随意。全书收录的范围广而杂,往往是官方不收,或不太重视,或不屑一顾的资料,在本书中都能得到体现,而且还是全书的侧重点。灵活性还突出表现在对九江经济科技文化方面的重视,而在官修上较为欠缺,如服食器用玩好类,就有浔阳酒的资料,记录了古代浔阳生产湓水酒,还有桑落酒,而九江的云蓝纸在唐代也很有名气,都在书中一一记载。虫鱼类则对江州盛产鱼苗的详细描述,使我们了解宋代鱼种出自九江这一事实。卷二吏治典礼条还有“江州德化令监兴国茶场”,“宋隆兴元年置江州会子务”,“至元十七年置茶都转运司于江州”,“总江淮荆湖福广之税”等等。虽然各条只有短短一句话,但足以说明许多问题,从中可以得到许多有价值的线索,反映了九江茶市的兴盛,货币经济繁荣,进而也体现了九江在宋元时期的经济发达。此外记载慧远的莲花漏等。诗文、书画、典籍类都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体现了九江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其二是趣味性。全书引用的书目出自正史不多,而大量录取了《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异闻录》、《太平清话》等野史、笔记、志怪、杂史资料。书中的佚闻逸事、妖异鬼怪之事很多,既可当趣闻读,也可以从中了解一些史料的线索,不象官修志书那么死板教条。书中甚至还引用了当地谚语,如“庐山着帽,开场打稻,庐山东腰,雨在今朝”。指的是庐山云雾如果出现在山顶,那么天气就晴朗;云雾绕在东边的山腰,那么当天便下雨。如此生动、形象,具有浓浓的地方特色,读起来也十分有趣味。虽然遗闻趣事、灵异感应的故事,有些迷信色彩,但我拉不妨换个角度,从这些零散琐碎的文字中扑捉一些有用的东西,说明一些问题,也不是没有价值的。
全书也存在不少缺点,有些内容不够严谨,有些内容过于简约。另外一味追求杂闻怪事、妖异、鬼怪等,篇幅过多。正如纪昀《四库全书》提要所云:“共摭拾颇为繁富,而分别门类殊多失当。”“所采取亦示见决择,盖有意求多,未免失之复杂出”。但这毕竟是作作者的“杂撰偶作”,我们不能苛求作者。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文行远的《浔阳蹠醢》备载九江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科技、军事等诸方面的史料,不失为一部可以借鉴的地方史上乘之作,足以泽及乡邦,传播天下。
——《文化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