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和其他各根据地主力红军被迫进行了战略转移。修水约有数千人随主力红军踏上了长征路,他们主要分布在红三军团、红六军团和红一军团,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到达陕北的修水籍红军战士仅剩不到数百人,抗日战争爆发后,这些修水籍战士绝大部分编入了八路军115师和120师。其中又有极少部分修水籍战士从延安回到了修水。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6位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战士,在抗日战争时期从延安回到了家乡,他们大部分是被组织派遣回到修水,从事地下工作;有的则是因伤病退伍回乡等。正如充满艰险的长征路,他们的回家之路同样充满艰辛,有的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则不知所终。现将他们的简要情况予以介绍,以示纪念。
樊孝龙、张玉英夫妇 樊孝龙(1914—1940),古市镇月塘河桥人,1929年4月参加地方红军,1930年随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参加了攻打长沙的战斗,攻克长沙后,与修水其他4000名优秀儿女一道整体加入了红三军团,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战斗,1934年随红三军团长征到达陕北,在延安中央外交部任会计工作。张玉英(1918—1983),湖南省永顺县人,1933年参加红军,随贺龙、肖克率领的红二方面军参加了长征,曾在延安医院和延安油印局工作,因工作单位与樊孝龙所在的中央外交部较近,两位有着共同理想的革命青年走到了一起,正象张玉英回忆的:“由于两个单位比较近,我们经常互相帮助,谈学习、谈思想、谈工作,从而,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久,经组织批准,我与他结了婚。至今想来,香喷喷的小米饭,清亮的延河水,令人难以忘却。”延河水见证了他们纯真的爱情!1937年2月26日在扶庭修将军介绍下,两位青年在陕北结为伉俪。同年底,根据组织的派遣,两位青年回到了家乡修水,以染布为名从事地下工作。樊孝龙任区委书记,后为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的罗其南和其妻子张玉英等为联络员。这个地下组织共有100余人,线牵汉口、长沙、上海。由于叛徒出卖,1940年12月13日晚上樊孝龙不幸被捕,当即被敌残忍杀害。张玉英机智脱险,历尽艰险逃回湖南省永顺县老家。解放后樊孝龙被评为革命烈士,张玉英则经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证明,有关部门批准,享受长征老干部待遇,在湖南永顺县安享晚年,1983年在永顺县病逝。樊孝龙夫妇后人现在永顺县定居。
马家桂、张士秀夫妇 马家桂(1907—?),化名周家桂,是马坳镇青板桥村马家源人,1930年参加红16军,后参加红5军,于1934年10月随红三军团长征到达陕北,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后勤部上尉副官。张士秀,生卒年不详,四川省人,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任八路军某部妇女工作团团长。1938年马家桂和张士秀在陕北结为夫妻。1940年3月20日经组织派遣,夫妻双双从延安回到修水,从事地下工作,负责组织湘鄂赣抗日游击队。回到修水后,马家桂夫妇与中共修水中心县委书记甘卓吾取得联系,积极开展地下工作。当时白色恐怖极为严重,甘卓吾牺牲后,敌人更加张狂,当时修水县党部会同驻扎在修水的王陵基国民党三十集团军“见异党以汉奸论处,就地处决”。但马家桂夫妇不计个人安危,继续积极从事地下工作,多次在马坳官段、官园里等地秘密召开支部会议,应对时局,并与驻平江的地下党员发生联系。1941年2月20日下午6时,由于叛徒告密,夫妻双双在其家中被捕,被捕时,从家中搜得八路军遣散退伍证两张,苏区结婚证一张,八路军臂章两个,名片三张。后夫妻二人不知所终。
戴和喜 全丰镇人,生卒年不详。随主力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了八路军,在一次战斗中脚部负伤致残。他响应精兵简政号召,由所在部队发给复员证,复员回到修水全丰老家。在一次酒席上被本地保长陈烈钧等人用酒灌醉,在回家的路上用刀将其捅死,埋在一个山洞里。此事直到解放后才被人揭发,凶手遭到了应有的惩罚。
丁海棠(1898—1986) 路口乡柏林村人。1929年参加红五军,后随红三军团参加了两次攻打长沙的战役,1932年受滕代远派遣回到修水扩红,编入湘鄂赣边独立第一师第二团六连当特务长,后调团部当粮务员。1934年随红六军团长征到达陕北。抗日战争爆发后,编入八路军120师,后请了40天假回老家探亲,不料与部队失去联系,脱离了革命队伍,在家务农为业,建国后,已享受政府优抚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