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浩如 (1877—1948),江苏镇江人,自幼来九江学徒,后创办实业,终成一代名商,为九江商会第三任会长。
金浩如(1877—1948),回族,江苏镇江人,曾任九江商会会长,九江民族工商业的重要创业人之一。其在九江、庐山所开设的华康五金百货商号,资本总额叁亿肆仟余万元(1953年九江市人民政府企业登记),华康、上海安达棉纺织厂、汉口既济水电公司、九江染织厂(解放前)所投资总额折合人民币约2480000元。1928—1938九江又兴建裕生火柴厂,为江西最大的火柴厂,为了抵制“洋火柴”,与当时中国著名企业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联合,将该厂合并为“大中华九江裕生火柴厂”,商标为《雄鸡》。
为拒绝担任日伪九江商会会长,抗日时期金浩如隐居庐山,长年在家念佛。1940年中国戏剧大作家陈白尘(原中国文联党组书记)为弘扬民族资本家金浩如撰写《大地回春》(五幕剧),剧本长达十万余字(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发行《陈白尘选集》第二卷),剧本中描述主人公金浩如(化名:黄毅哉)为人精明、果断、孤傲、好强而有毅力。虽接受西洋文明,犹严守传统道德,责人宽,律已严。次年在重庆公开演出,受到大后方广大年青爱国人士的敬仰和高度评价。
诚信为上 生意兴隆
金浩如兄弟三人,长兄金至广留镇江继承父业,金浩如随堂叔恒仁(聘三)到九江涌兴裕铜锡店学徒。弟金至厚也随同浩如落户九江。
童年的金浩如在九江涌兴裕学徒时,勤奋好学,每日鸡鸣即起,摸黑勤习字,挑灯练珠算,常年如一日。在柜台中兢兢业业对每位顾客履行商务。由于他经商好学,很快就由学徒、店员、帐房直升至副店主。堂叔金聘三年老力衰就将涌兴裕商店传交给金浩如,主持经营大权。
金浩如主持商务后,贯于研究分析商情,在市场营销过程中诚恳待客,广结地方商业名流,与当时九江海关监督林森、壳牌燃料公司经理王信学等三人结为世交,为商务发展提供财阈商道。金浩如尽力扩展货物品种、扩大销售市场,在20世纪20年代,创办江西最大的“九江裕生火柴厂”和厚生当铺。30年代他又看准备商机,建起九江最大的“华康五金百货商场”,同时又在上海、无锡、常州等地多处投资。作为九江商会会长,为九江商界德高望重人物。由于身兼数职,商务过忙,他将涌兴裕号交给堂弟金紫文负责;华康号交给其子金毅弘与媳童文毅共同主持;火柴厂交给周太初任经理,自己总揽全局。
“宁愿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是金浩如在商留交易的中恪守的准则。昔时商界经营,大宗货物多记帐赊销,于端午、中秋、春节三节收帐。在正常情况下,各守信用,互济有无。但如遇天灾人祸或经营不善,往往引起商店周转不灵,货款无法回收,则有倒帐之事发生,是商界中屡见不鲜之事。遇这种情况时,他宁可别人倒他的帐,也决不倒别人之帐,有的虽因故中断商留往来,他仍设法付清帐款,保留店中经销权。
他一生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曾独资修建九江二马路龙开河学州桥;召集九江世商合资兴建龙开河大铁桥;投资九江红十字会医院专为贫寒人治病;给同文书院捐献巨款购书;在庐山建有清真寺。对镇江、九江贫困亲友的接济,对回民创办中小企业的资助,也是慷慨大方,人们交口称赞。
三字商诀 开辟财源
“诚、精、快”是金浩如商务管理的的商诀。
所谓“诚”,店主诚恳真挚、关心爱护店员,同时要求店员诚恳待客。金浩如给职工的工薪,较一般同行店家优厚。每年年终,店主地店员一一谈心,评定店员一年中的勤奋表现、与店主合作程度、对待顾客态度,并提出对店员期望等。视店员表现发给红利,一般学徒3分得70—80块银元,这在当时同行业中所鲜见。店主到上海等地采购货物的同时,总要购一些汗衫、袜子、和手套等日用品,分赠学秆店员,店员们在店主的关怀下,也就爱店如家,勤奋商务。要求店员对待顾客也要诚心,介绍商品性能用途要准确,实事求是,不许夸张,对待顾客要礼貌。有一次山西来了一位土财主,到店中为女儿办嫁妆,个别店员见来来土里土气,穿着又差,爱理不理地对待他,气得这位山西顾客把随身携带的一袋银元,忽拉拉地摔在柜台上,向店员指责。事后金浩如得知,立即召集全体店员开会,宣布店规,生意不论大小,顾客不论贫富,一律礼貌待客,如有违者,轻则取消站柜台资格,重则扣薪直至开除,此后再没有类似情况发生。
所谓“精”,要求店员业务精益求精,每个店员平常要熟悉货架上的千余商品名称、用途、尺码、性能、价格,对铜锡成色要一眼看清,回收废旧铜锡器皿作价,不得降低档次。公平交易,讲求信雀。
所谓“快”,店员对顾客购货,要眼疾和快,选货取货手脚要快,不需顾客等候,包钉不散包,一扎铅丝准备地分出斤两等等。
金浩如创办事员厚生典“当铺”,有一次不幸遭雷击引发大火焚毁全部财产,按照当时典当贯例“天灾人祸,各凭天命。”“当铺”又未保险,但考虑典质者均系五斗平民,这一损失犹如雪上加霜,难以承受,金浩如毅然决定,将所有当品,一律按当票面额全部赔偿,一次付出赔款达万元之巨。此项善举,使平民无不感激,社会称誉。
上世纪30年代秋季,著名企业家刘鸿生,雇用长江代理轮满载五千吨货物由秦皇岛运往汉口,不幸在武穴港上游处搁浅,抛锚江中,刘鸿生争电金浩如求助,金浩如毫不犹豫地将五千吨货物全部当场收购,既解决了刘鸿生的困难,又获得较廉价的商品。刘鸿生惊叹九江地方有如此雄厚资金的巨商,此后两人合作经营,开办大中华九江裕生火柴厂。
1931年,九江港内有艘英商太古轮航行不慎,撞翻民船,九江地方政府,慑于英帝权势,不敢出面交涉,金浩发知情后,挺身而出,以商会会长身份,前往英国领事馆驻九江代办交涉,据理力争,终于得到了应有赔偿,工商界人士拍手称快,渔民感恩谢德。
惠及桑梓 源远流长
在镇江市金老黄牛亲友中,如遇特殊难需要资助时,求助金老无不如愿以偿,通常由金老在镇江的长女金明华直接操办,小额捐款不需请示就可发放。
在镇江回民中,原有救济贫困的敬恤会组织(注:敬恤者乃济贫之意,又使受惠者心灵无损)。当时镇江有规:各富户以海年盈余的四十分之一,捐作济贫之用。历上来积累敬恤基金(其中金老的金额最大)共达万元。基金存在镇江涌兴裕店中,利息用于救济。抗日战争起,镇、浔二地的涌兴裕均被日寇掠夺一空,存在镇江涌兴裕的敬恤基金,面临倒账危机。1938年春,镇江涌兴裕业主场光宇与九江涌兴裕业主金浩如均在上海共同商量解决敬恤基金发放事宜,金浩如慨然承担将新修九江涌兴裕房产(面积574.6平方米),折付存款,利息部分作基金,救济开支使扶贫事业连绵不断。当时金老商务已处于最困难时期,可他热心桑梓救济事业的这种精神,直至大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家乡回民仍表示“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金浩如行商遗业,解放后由其子金弘毅响应国家号召参加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并出任九江市五金店市部主任,1965年病故。其媳童文毅先后出任九江市工商联副主席、五金化工公司副经理、江西省民建常委,1976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