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大学士、大诗人苏东坡在游历西林寺时,写下《题西林壁》这一千古名诗。诗人创作之地西林寺,如同这蜚声四海的国之珍宝一样,流传古今,闻名遐迩。西林寺的庙宇规模,虽不如东林寺的声望大,但是西林寺的创建时间是晋太元二年(3 7 7年),比慧远创建的“净土宗”祖庭东林寺要早建9年。故史称西林寺为庐山开山第一丛林,是历代僧俗企盼向往之地。

开山第一丛林

      西林寺坐落在庐山西麓北香炉峰下,与东林寺右侧相距很近,早期为沙门竺昙禅室,仅茅舍一座,竺昙死后,其徒慧永自山西太行来庐山,继承师业,居此修行。晋太元二年(3 7 7年),太府卿江州刺史陶范(即陶渊明之父)深感慧永佛法精深。因此,为其选择圣地,建造一座佛教殿宇,命名西林寺二寺门匾额有晋牛奇章书“第一寺”,意为慧永开辟之第一寺也。慧永主持西林寺后,注重修持,历行精苦,同时在寺后山岭上再立一茅庵,时往坐禅,谨守戒律,执志笃行,至其庵内,常闻异香,后人为其取名“香谷”,谷之下侧有香谷泉,专供寺僧享用。泉旁有熙怡大师塔。唐代许尧佐为大师纪塔铭。慧永在晋义熙十年(4 1 4年)因疾染身,一日忽起敛衣,合掌求佛。众僧惊问,答曰“佛来”,言终而逝,春秋八十三,弟子奉全身葬于寺西2 0 0步的香谷之处。南唐元宗诏赐建塔亭,追谥觉寂大师宝智之塔。

      慧永去世后,其弟子继承先业,在隋朝开皇年间,大约5 9 1年,又进行一次重修扩建。从此西林寺庙宇规模增大,住寺僧倡增多,至唐宋时期,西林寺对外影响增大,一时成为各地僧俗向往之地,在中国佛教史上,慧永与慧远双星辉映,相辅相成,造就了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名扬宇内。到宋太平兴国年间,宋太宗为西林寺赐名“太平兴国乾明禅寺”,列为庐山三大名寺之一    东林、乾明(西林)、大林。元代遭兵祸,寺毁僧逃,至明天启七年(1 6 2 7年)另说是崇祯五年,乾明禅寺由当时西林寺的主持僧,三昧禅师的弟子照真,求得太史王呜玉之襄助,共谋再建,历数年之艰辛,既重修殿宇及寺塔,又将寺名改回原名西林寺,如是永公道场得以复兴。僧照真之功,实不可没。后寺僧崇端作《真公塔铭》以明扬其功德。

     西林寺入清后,亦经历几度兴废。顺治十一年(1 6 5 4年),临济宗志玄(号古嶷)禅师开发西林,任主持二年,宗风大振,修茸法堂,次第完备。康熙二十年(1 6 8 2年),僧本可(号凡博)应寺僧之请住西林,次年入寂。康熙三十五年(1 6 9 6年),僧宗俊任主持,在西林寺左侧立《田亩山场碑记》。乾隆四十三年(1 7 7 8年)西林寺圯,僧际远募修殿宇、佛像,寺貌焕然一新。咸丰四年(1 8 5 4年),西林寺又惨遭兵祸,寺宇、佛像、僧寮、精舍以至碑碣诸法物,全被焚烧或捣毁,仅存“千佛塔”一座。咸丰十一年(1 8 6 1年),僧麓木公主西林,乃重建庙宇,新塑佛像,丛林渐渐恢复旧貌。同治《九江府志》载,  “超空主庐山西林寺”,刊《西林语录》、《石香诗集》。浔阳太守朱严作记云:“吾彻号留云,德化人,尤戒律精严,主持西林方丈七载,著有《闲诗草》,后去九江能仁寺主锡。”民国初年,西林又遭兵祸,寺内洗劫一空,“千佛塔”虽未倒塌,但损坏严重。民国二十二年(1 9 3 3年)幸遇南京政府考试院院长戴传贤捐资修复,早年有碑刻记之。

      1 9 3 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次年九江沦陷,日军在东林寺设医务所,当地游击队常与日军战斗,致使西林寺遭毁,文物流失,幸“干佛塔”尚存。

雄立的“千佛塔”

      在隋朝开皇年间,永公弟子众议立塔,以纪念永公,后因战乱而搁置。到唐朝初年,正当西林寺兴旺之时,众僧奏请朝廷。唐玄宗于开元年间(7 1 3年)敕建西林塔一座。初建时规模不大,高约3丈余,迄今1 2 0 0余年。到北宋庆历元年,宣州管仲文捐银数千两,耗时9年,将石砌改建为砖塔七层,四方六面,高1 6丈余,身围1 1丈,外貌壮观,十方来瞻。从此命名为“干佛塔”。

    重修后的“千佛塔”,塔高七层,呈六面,底层南北开门,正门朝南,面向西林寺念佛堂,每层门顶均有石刻匾额,皆文人高僧手笔,底层题为“千佛塔”,落款书“修塔弟子王呜玉,毗尼弟子照真立”。二层为“羽宝林”,三层为“金刚幢”,四层为“灵鹫来”,五层为“无上法”,六层为“聪雨花”,七层为“光明藏”。各面均有佛龛,分别雕刻着佛教经典和大大小小的泥塑彩绘工精的佛像,总数干余尊,故命名“千佛塔”。

    千余年来,西林寺历经世态风云,战争烟火,寺院几度毁败,唯“千佛古塔”侥幸保存,雄立于著名古刹东西二林之中。据史载:清道光年间(1 8 2 1—1 8 5 1年),塔顶裂开,一分为二,危险至极。可到了咸丰年间的一天夜里,突然自行合拢,当时各地官民传为大奇,称之为“神异”。抗日战争时,日机数度在塔顶的四周轰炸,从未震斜塔身。解放后,“文革”之前,塔身又出现裂缝,长约2米,宽达2 0多厘米,顽童常侧身穿缝挤进玩耍。但至1 9 8 0年间,裂缝又自行弥合。1 9 9 2年,释觉海法师立志重修西林寺时,塔底再次裂开一条小口子,有人用电筒照射,塔底内空漆黑,无人敢潜入,正当西林寺大殿兰落成时,那“千佛塔”的裂口竟自行奇妙地合拢了。当时四周群众竟相传说,“千佛塔”有神灵保佑,是一座灵异的镇妖宝塔。

近年人们又发现“干佛塔”塔身明显倾斜,成为游人津津乐道的又一座“比萨斜塔”。不过“千佛塔”可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要大4 0 0多岁了。

为历代名人向往之地

    西林古寺,历史文化悠久,历代官吏、商贾、名人、高僧曾相继前往朝拜。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常宿此寺,留下了《白居易春游西林寺》诗篇。早年寺后有肃存隐居碑,肃存为铨部员外郎,因不满大臣裴延龄专横,弃官归隐西林,后来肃存死,仅剩下独生女留西林为尼。故韩愈赴袁州上任路过西林,也留下了“中郎有女能传业,伯道无女可保家。偶到匡山曾住处,几行清泪浴烟霞”。西林寺在唐盛时期,留下诗词不少。又如隋唐太常博士欧阳询的《西林寺碑》,此外还有《释无可秋夜宿西林寺寄贾岛诗》《黄道周西林寺诗》《汤来贺西林寺诗》《伍乔西林寺水阁诗》《戴复古西林寺诗》等等,特别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于神宋元年(1 0 8 4年)留下“横看成岭侧成峰”这首千古绝唱的七言绝句,为后世引导古今中外的游客至此,品尝庐山留下的美好回忆。唐代永泰丙午年(7 6 6年),颜真卿以疏拙佐吉州,夏六月癸亥与殷亮、韦桓民、贾镒、杨鹤等憩于西林寺。有高僧法真,为其深究清净毗、尼之学,真卿等又书卢舍那佛像,书欧阳公所撰永公碑铭,并署额鲁郡颜真卿题,此碑后佚。宋代以后,至西林寺的名人诗词、碑刻甚多,不再一一述载。

振兴西林寺的重辉

    西林寺的庙宇及庙产,在抗日战争时遭受严重破坏,仅存破庙两间,碑刻全毁,一片荒凉。解放后土地改革,庙产田亩山权均作划分,“文革”中仅存的“千佛塔”险被“红卫兵”炸掉。此时的西林寺只是有名无实。1 9 87年阔别故乡几十个春秋的觉海法师(祖籍江西修水),回到西林寺遗址考察,为振兴党的宗教政策,振兴祖国佛教事业,他决心恢复重建西林寺,经多年之艰辛,多方筹集资金总计千余万元。于1 9 8 9年7月开始动工,至1 9 9 5年基本建成大雄宝殿、观音殿、玉佛殿、韦驮殿、药师殿、天王殿、念佛掌、僧寮、藏经阁等1 2栋殿堂,各殿重新塑造佛像、寺院占地5 0余亩,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院里绿树苍翠,风光秀丽,佛殿交相辉映,使已圯塌5 0余年之西林寺重现辉煌,“千佛塔”同时修缮加固,寺内朝诵夕呗,香烟缭绕,钟声远闻,一片兴旺之势,永公之清风将再兴起,使远近僧俗人士为之称赞。西林寺的重辉已受到中国佛教协会、江西省佛协和当地政府的重视,相信后人将会不忘觉海之功以铭记扬其功德,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