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渺壮阔的长江边,有一名亭,名叫“琵琶亭”。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去处,亦是一个让人伤感的地方。我多次行走在魅力九江街头,多次蹒跚于香炉峰上,多次在火车或汽车窗中与琵琶亭谋面,却不曾驻足其间,也不曾流连其中,甚向往之。
初知琵琶亭,乃因阅读过、细品过白居易的《琵琶行》。唐玄宗元和十一年秋,白居易因率先上书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他于浔阳江头夜送客,忽闻琵琶声骤起。那琵琶声激越中藏着悲切,错杂中蕴涵凄凉,牵动了诗人的情思,勾起了诗人的心事。琵琶女天涯沦落的凄凉身世,让白居易联想到了自己的亲身遭遇,顿感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禁百感交集,不禁泪湿青衫。炽热的激情在诗人胸中翻腾,同病相怜的柔情在诗人心中涌动,挥毫激就,写下了这千古名篇《琵琶行》。
有了《琶琵行》,便有了琵琶亭。白居易离开浔阳后,人们便在他当年夜送宾客的浔阳江边,在那“芒黄荻白、竹绿枫红”之地,兴建了琵琶亭。从此以后,墨客骚人、名人雅士、达官贵人、平民百姓俱皆纷至沓来,或登亭怀古,或遥想往事,或追古抚今,或叹己怜人,留下了众多的诗词歌赋,琵琶亭也因此蜚声海内外。但世事沧桑,战事频繁,琵琶亭屡兴屡废,屡废屡兴,最后一次交华盖厄运于咸丰三年,兵火焚烧,致其荡然无存。
现如今,在长江大桥南岸,在魅力九江北端,又见琵琶亭玉立江畔,其形古朴,其态端庄。整个建筑群由亭、台、楼、廊等组成。每个单体建筑各处其位,或平地,或土丘,或斜坡,各具其趣,各呈其味。
我徒步沿滨江大道向东而行,过锁江楼,便见一古色古香的门楼立在眼前。琵琶亭远离喧嚣的九江闹市,独立浩浩的长江侧畔,周围寂然无声,与《琵琶行》的诗意很贴切。门楼上方悬挂着“琵琶亭”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门楣上书一副对联,虽仅寥寥32字,却以凝练的文笔,
概括了《琵琶行》中所叙的诗情画意:
红袖夜船孤虾蟆陵边往事悲欢商妇泪;
青衫秋浦别琵琶筵上一时怅触谪臣心。
步入门楼,首入眼帘的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书写的《琵琶行》诗刻,细细读之,驻足难移。绕过诗刻,一条宽阔的碎石道伸向前方。诗魔白居易高大的汉白玉全身雕像跃然眼中。石雕像秀雅俊逸,展示了诗人难以言表的个性。雕像两侧绿草茵茵、翠竹青青、绿树掩映,为整个园子中的亭台楼阁平添了几分秀色和活力。
雕像后有一小池,池中石头形态各异,有的古朴,有的圆润。石上有形同琵琶亭的微亭,别有一番情趣。池水碧蓝,如蓝宝石般晶莹剔透。整个方池似一个硕大而神奇的盆景,孕育着悠悠的诗情,潜藏着浓浓的画意。池后有一高大平台,平台正面照壁上镶嵌着一块长方形的壁画,画中人物、骏马栩栩如生。我妄猜这定是白居易离别浔阳、欲返京城之时,正与众多真情相送的友人拱手道别的情景。
拾级而上,步上平台,便是琵琶亭。琵琶亭外观呈八角形,富有唐风古韵。亭共两层,虽为朱柱青瓦,却显庄重轻巧;虽然造型简朴,却是气势宏伟。进门处楹柱左右挂有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所书清代名联:“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天半入云。”二层亭额,悬有我国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所书“琵琶亭”金字横匾。
园中碑廊,镶嵌着数块诗魔在江州的诗作以及历代文人墨客的书法碑刻。这些碑刻与琵琶亭相映成趣,让人驻足流连,促人细细品味。辛弃疾在他的《玉楼春》中就这样写道:“琵琶亭畔多芳草,时对香炉峰一笑。偶然重傍玉溪东,不是白头谁觉老。普陀大士神通妙,影入石头光了了。看来持献可无言,长似慈悲颜色好。”
琵琶亭因《琵琶行》而游者众,《琵琶行》因琵琶亭而名更盛。一首凄清的古诗,人们为何要为它寻找一个温暖的归宿,我思之,实则是他们自己在寻找心灵的归宿。今日的琵琶亭,有时寂寥地伫立着,有时却接纳着众多的喧嚣。人少时,未免有几分凄冷;人多时,也会因喧哗而染上更多的世俗风尘。
琵琶女的激越乐声已无处可寻,江州司马白居易也已是三年贬谪期满策马返京。白居易离别江州前曾吟诗一首:“三间茅舍向山开,一带山泉绕舍洄。山色泉声莫惆怅,三年官满却归来。”于是,黄庐苦竹成过往,琵琶凄声已不再。此次贬谪成了诗魔人生的转折点,来江州的日子可能有些许孤寂,甚至愤愤不平,但成熟了诗人的内心,练就了为仕的圆通之道。
遭贬,失落是必然的,就连一座琵琶亭也历经沧桑,历朝历代屡兴屡废、屡废屡兴。但无论如何,亭可重建,人的思想亦可重建,经历沧桑与苦难的人,就会渐渐走出孤独与幼稚,慢慢步向快乐与成熟。
离开江州后,白居易写过这样一首诗:“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劝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他的闲情逸致,但诗句却显平庸。道崎岖方得美景佳境,路平坦只能是碌碌无为。就此可知,苦难、贬谪、不幸皆是成就人生的一笔美好的财富。
当我离开时,夕阳渐渐沉入水中,琵琶亭傲岸立于江边,任尚且料峭的春风抚摸。华灯初上,公园里,有老者,有青壮年,翩翩然跳起了健身舞。老者虽满脸写满沧桑,甚至有的腰背佝偻,却全无颓意,从眼神中,从笑容里,从四肢上,从胸腹间,可察觉他们全身皆写满幸福与快乐,有此等心境,人生又有何忧呢?
【作者简介】
邱小波,江西武宁县某中学语文教师,九江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