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不仅需要坚强有力的军队和武器,而且需要有唤醒、鼓舞、团结各界民众积极支持、参与抗日的思想和文艺。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并直接或间接组织、利用一大批进步文艺家,通过各种思想和文艺形式,揭露日本侵略者的阴险和残暴,鼓舞各界人士坚持抗日的决心和勇气。而抗战漫画则是抗战文艺的重要思想武器之一。

漫画家蔡若虹(1910—2002)先生,自幼在家乡江西九江深切感受到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民众的种种斯压和掠夺,幼小的心灵即暗藏着对帝国主义侵略者和反动派的仇恨。他在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学习和参加中共的外围组织上海左翼美术联盟(“左联”),特别是毕业后与陶行知、邹韬奋等进步文艺家共同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后,蔡若虹的文艺活动和漫画创作的思想性、艺术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他通过漫画,把抗战前期上海滩日常所见的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那些隐蔽的、深刻的政治关系、军事关系、国际关系、艺术关系清晰地解剖给普通读者看,而且许多内容都是与普通民众生活密切有关、无法回避的残酷现象。使漫画艺术成为深刻的斗争武器。从而唤醒、激励、团结普通民众,关注、支持、参与抗战。如蔡若虹应鲁少飞之约,为上海《救亡漫画》杂志创刊号创作封面画《全民抗战图》,作者有意识地强化了参与抗战的工、农、兵、学、商的精神状态,把电闪雷鸣的背景与惊涛骇浪的气氛作为英勇抗日的无畏精神的有力陪衬,成为抗战漫画的精典之作。如:纪实性漫画《血的哺养》,是根据日军飞机轰炸上海的场景,描写一位被炸死躺在街道上的母亲,她怀中的婴儿在血泊中寻找奶吃,作者意欲把这位母亲与婴儿象征中国人民和后代,新中国将在血泊中诞生,茅盾先生很看重这幅作品,把它发表在抗战的孤岛上海唯一的刊物《锋火》上。

由于蔡若虹先生在抗战前期的孤岛上发表了大量号召性、战斗性极强的抗战漫画,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成为上海抗战文艺的尖兵之一,于是在1938年11月上海沦陷前夕,由廖承志、何香凝介绍,蔡若虹曲折到达延安,后任延安鲁迅文艺学院美术系主任。建国后,长期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成为新中国美术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玩珍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