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边的蒋彝《儿时琐忆》一书,还是作者女儿蒋健兰女士十月捐赠给九江市图书馆的藏书。没有想到,事搁二个月后,蒋女士突发心肌梗塞,不幸逝世。斯人已去,捐书长留,余香犹在。重读此书,不能不令我们感谢和怀念蒋健兰女士。
蒋彝(1903一1977),来自九江的美籍学者,在国外奋斗了四十四年,孜孜不倦,致力于中国文化的教学写作工作,传播中国文化,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他被选为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1955年入美国国籍,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美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地许多著名大学授予文学和艺术博士学位。用英文撰写了大量著作,有《中国绘画》、《中国书法》,向西方宣传中国艺术;《金宝与花熊》、《金宝游动物园》,向国外的小朋友介绍中国的国宝熊猫;他以“哑行者”为笔名,写了十二本包括伦敦、纽约、巴黎、旧金山、日本国家和城市的游记,书中将散文、诗、画和书法于一体,别具特色,受到各地读者的喜爱,倍受推崇。在他自己的传记《儿时琐忆》,又称《一个中国人的童年》,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着重介绍了故乡九江风土人情,山川景物,是一部描绘二十世纪初九江风土人情的画卷。
1940年出版的《儿时琐忆》一书,是蒋彝用英文所写,在伦敦出版。当时蒋彝来到了英国伦敦已有六、七年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的书画得到读者的喜爱,但当时英国人并不了解中国,瞧不起中国人,不相信中国人会有这么高的才能。蒋彝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中国人了不起的。同时也为了让西方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所以蒋彝“自豪愉快地回忆自己的童年”,在苦涩中透着甜蜜的童年故事中,向西方人传播着中国文化,抒发自己浓浓的爱国思乡情感。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蒋彝在书中并不按照时间顺序记叙,而是用48篇独立的文章记叙他五岁至十五岁所见所闻所做的有趣故事,重点突出民风民俗民情,以家乡九江为背景,展现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风情和民间习俗。既是九江的,也是中国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看似一个小故事,但透过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极具传统特色的文化。有中国的传统民间节日,过年,闹元宵,端午龙舟赛,清明节等等,隆重而热烈;有孩子们喜爱的游戏,杂耍,放鞭炮,打花鼓,玩龙灯等等,热闹而有趣;有传统的风土民情,做寿,结婚,同心结,登塔等等,庄重而喜庆;还有传统与新思潮的碰撞,科举考试,上私塾,女子进学校等等,推陈而出新。更为有特色的则是图文并茂,雅俗共赏。作者利用自己的绘画优势,在书中绘有大量的插画,有105幅,封面则是作者身着民族服装的幼年、少年、青年三个时期的自画像。有庐山,采菱角,龙舟竞赛数张大幅彩图。插图大多刻画社会众生相,有卖花的人,有卖鱼的人,卖玩具的人,有算命的人,有和尚,有道士等等,线条明快,人物清晰,栩栩如生,把许多饶有趣味的民间生活习俗反映出来,让人受不释手,是一幅充满浓郁九江特色的近代九风情画卷,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地方菱。九江人读起来更是倍感亲切、有趣。相信大家都会喜爱蒋彝这本图文相配的地方佳作。
——《寻庐文化报》200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