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藏有一幅日本占领九江时期由日本绘制的景观图。
该图长52cm宽15.5cm是昭和十四(1939)年出版发行的,十分形象地再现了民国时期九江城及其附近地区的地理风貌。
此图由当时日军在九江的千田兵站司令部审查通过准许发行。在日本国内编辑发行单位是当时的九江花园馆,其遗址在今烟水亭广场靠近环城路边的一侧。
该图(正面)绘制是自北向南鸟瞰,观光次序从右向左依次为:长江上游汉口、武昌,往中下游瑞昌、九江等城市以及周边鄱阳湖区域都作了详细的标注。(反面)是作者为出版地图作的序,以及对九江名胜古迹的简介等。
而该图的封套(内面)是一幅《九江附近略图》封套的(正面)印着甘棠湖烟水亭等风景,版面上还有它的印刷和发行单位。
此图对当时的九江及其附近鄱阳湖区域进行了详细的标注。例如:琵琶亭、兵站、火车站、龙开河、甘棠南门两湖、能仁寺、锁江楼、码头、岳师门、大小东门,以及湖口石钟山和庐山各主要山峰,在地图上都清楚呈现。地面上各种建筑、工厂、名胜古迹以及长江上往来的各种船只,也十分形象地再现。
作者吉田初三郎在当时日本的一个画室工作,是个复员军人画家。他第二次服役,在日本派遣军106师团。
此图不仅是一张简单的景观图,还是日军侵华的罪证,其主要供日军及其眷属、日侨等使用,便于游览九江地区名胜并为其侵略服务。该图作者在序中说:“自己被迫从军,以随军画家身份随军作战。开战以来“皇军”节节胜利,攻下上海、南京、溯江而上,1938年7月26日攻陷九江。作者在序中赞叹九江是中国最美的城市,是一座国际型集名山、名湖、名江等名胜于一体的观光旅游城市,在长江中下游战略地位仅次于汉口,并恬不知耻表示“自己的地图将是世界战争上最为灿烂的一笔,绘制地图是供皇军将士阅览服务,有幸参加圣战,作为皇军画家是多么无上光荣”云云。
此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领土上横行了八年,犯下的滔天罪行可谓罄竹难书,然而半个世纪过去了,日本右翼势力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一次次的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现在我们要不断地搜集证人、证言,证物在铁的事实面前,日本右翼又有何颜面?
——《玩珍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