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多少次风风雨雨,使我于迷蒙中看不见遏浪的白帆;曾经是骇人的江涛拍岸,淹没了我祖祖辈辈那苍凉凄婉的渔歌。打从我懂事时起,常常梦中搜寻“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去处,然而,流去的浔阳江水,毕竟向东流走。我的梦幻,也向东流走……
属于记忆的,在我的脑中从未淡泊。浔阳江上,潇潇的细雨,绵绵的一片白。苍苍茫茫中,那成群的汽车,排成长龙,如同焦躁的马,在江岸暴烈地扬蹄、嘶鸣,等待着从彼岸缓缓移来老态龙钟般的渡轮。
飞转的车轮在刨动着江岸,让浔阳城添了几分忧郁、几分惆怅。于是,日复一日地朝北翘望。于是,在翘首望北的日子里,我心里也留下了躁乱的深辙。每当听见江岸急骤的汽车喇叭声,心中的压抑便油然升腾;每当江上轮渡船拉起沉闷的汽笛声,我仿佛看见疲惫的浔阳城在粗粗地喘息。于是,我把眼睛嵌在滔滔的江水里,盼望着有朝一日江上耸起中流砥柱,盼望着从江上擎起撑天的手臂,将浔阳城的脉管托向远方,让浔阳城的心跳随时代的脉搏律动……
难忘啊,那潇潇的雨、绵绵的白!雾雨江天,浔阳城被奔腾的江流摇醒。谁也不会感到眼前的迷迷蒙蒙。岸边,蓬蒿不见了,散扬的芦苇不见了。荒泽里,升起了座座帐篷、袅袅炊烟;升起了嘹亮的号子和奔腾的热浪。这一切都很壮观。仿佛这壮观是瞬间拍摄的彩色照片:安全帽下是坚毅的脸,紫铜色的胸膛背后是雄伟的庐山,炯炯的目光正视着浔阳江上属于自己创造的奇迹——整整十个巨塔般的桥墩,十个属于者的智慧浇筑,十个属于浔阳人刻在心中的惊叹号!这一连串的沉甸甸的惊叹,将要托举一道绚丽的彩虹,让江南人不再梦断江北,让江北人不再望断江南。
忘不了啊,那潇潇的雨、绵绵的白!浔阳江水闷过一阵呜咽。人们记得,在冰冷剌骨的冬天,那个年轻的潜水员,结实的北方汉子,勇敢地潜入第十号桥墩进行水下作业。而意想不到的灾难,使这位血气方刚的小伙儿来不及呼唤就告别了人生!人们记得,有位年仅二十三岁的装吊工,高空作业时从十几米高的脚手架上沉沉地摔落在浔阳江岸,完成了他永远的两年半工龄。人们记得,有那么一个催人落泪的场面:当建桥工地上的电机房突发故障,桥墩上施工人员面临生命威协,就是那位老电工咆哮着冲进机房,用双手握住振动器,不顾强烈的电流从自己的心脏通过。人们记得,还有一位患了癌症的老工程师,在临终前还眷恋地呼唤:我的大桥!——我要看到它!就这样,留下了不瞑的目,留下了一曲悲壮,留下了洪流中永恒的丰碑。
啊,这一切,在我的心中映下了“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壮美的定格。一尊尊钢铸铁打的身躯,在气冲霄汉的力的非凡。我为这气概所震慑,也为自己脉管里流着浔阳江血液而感到无比自豪。我想,梦幻中的九江大桥,尽管在惊涛骇浪中顶过无数次风雨,但它确实是浔阳江上必然的现实,让浔阳城张开自己的臂膀,舒展自己的经络……
又见潇潇的雨,又见绵绵的白。雨中机声隆隆,搅动浔阳江天;雨中焊花闪闪,装点七彩飞虹。这如诗如画的一卷,刻录着城市的希望。到那时,江岸请君回首望,佳句得自九江桥。
【作者简介】
罗会珊,出生江西九江县,九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九江职业大学副教授,著有小说集《雁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