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在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之后,人民解放军以迅雷 不及掩耳之势挥师南下,饮马长江北岸。风雨漂摇之中的蒋家王朝,一面玩弄和平阴谋,发表求和的元旦文告,一面却加强长江防线,企图取得喘息时间,重整军备卷土重来。为了解放全中国,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同日,第二野战军4兵团第13、第14、第 15军和5兵团第16、第17、第18军从安徽安庆以西、江西彭泽以东之马当、望江地段,横渡长江、突破国民党守军的沿江防线,进入江西境内,迅速解放赣东北地区。5月17日,第4野战军15兵团第43、第45、第48军于湖北黄冈至武穴一线渡江,解放了赣西北地区。在解放军渡江部队的强大攻势下,江南的国民党残余,溃不成军,不战自退,九江境内各重要城镇的解放均无重大争夺战。
渡江作战前的敌我双方态势
国民党军:江防守军西起湖北樊口,东至安徽东流一线,共配置5个军,长江水道有海军江防舰队巡逻。其具体部署为,樊口至大冶为48军,大冶、阳新为126 军,瑞昌至湖口为46军,湖口至彭泽为68军,东流以东为96军。另外,江西腹地尚有4个军各1部及1个独立师,2个保安旅,分别配置在上饶、宜春及赣南 等地。
人民解放军:渡江前东线第2野战军4兵团于4月上旬在黄梅、宿松一线占领出发阵地,5兵团在望江至安庆一线占领渡江出发阵地。西线第4野战军15兵团于4月底进至湖北黄冈、武穴一带,占领渡江出发阵地。
渡江作战及九江境内各县城解放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野战军4、5兵团发起渡江战役,第4兵团担任皖赣边境江西渡江任务,以13军为4兵团右纵队,以15军为4兵团左纵队。
21日夜,4兵团13军(军长周希汉)37师(师长周学文)109团(团长顾永武)、113团1、2、3营分别组成3个突击队,由望江县王家墩偷渡长江, 首先占领八宝洲(今棉船乡)夺得“渡江杀敌第一功”。当晚,所部继续由八宝洲再渡江南攻占马当,迫使国民党守军68军一部弃江防逃窜。与此同时,左纵队之 15军亦先后占领皖境之黄山、香口,右纵队之13军38师112团将马当、彭泽江面上敌舰击溃,遂进驻小孤山和马当要塞。4月22日黎明,彭泽县城群众自动组织木船数十艘,开赴江北迎接解放军进驻彭泽县城。至此,彭泽县宣告解放,使之成为江西在解放战争中第一个被解放的县城。
彭泽解放后,驻湖口的国民党46军356团闻讯,弃城逃往九江,留城保安大队亦随伪县政府逃往流芳。4月26日,解放军5兵团18军(军长张国华)54师 162团(团长郭崇义)由彭泽向湖口进军,当天抵达流泗桥,解除了10余名乡自卫队的武装。休整一天,4月28日向县城进军。
到达城郊,商会组织一些商人打着红旗在大岭下欢迎。解放军进城后,出安民布告,广泛宣传解放军纪律。4月29日,解放军向湖口县伪县政府驻地流芳进剿,行至江桥即遇县保安大队3个中队携械前来投降。5月9日,驻湖口解放军在县城广场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湖口解放。
5月9日,在民盟江西支部都昌小组成员的策反下,伪都昌民众自卫常备队第2中队的120余人,在蒲塘庙宣布起义。此时,伪都昌县县长蓝楚东已弃城逃窜,全县治安保卫工作实际被民盟组织掌握。11日,已和民盟都昌方面取得联系的解放军第二野战军5兵团18军162团1个营和南下工作团2支队1大队2中队的全 体干部,从湖口出发,向都昌挺进,当晚到达徐家埠。
民盟都昌小组及被策反的原国民党都昌民众自卫常备队第2中队120余人,先期到达汪家墩,迎接解放军。12日上午,162团团长郭崇义在汪家墩桥头检阅起义的2中队。随后,部队在向导带领下,向县城进发。下午2时许,队伍开进县城,受到各界人士和广大民众的夹道欢迎。随即张贴“约法八章”,宣布成立都昌县人民政府,成立都昌县警备司令部,至此都昌和平解放。
解放军突破长江天堑后,九江国民党守军及其地方政工、武装人员纷纷撤离。5月15日,伪九江县长曾庆麟和警察局长胡剑平携带枪支、电台、辎重车,率部和家属百余人,离浔南逃至黄老门,被农工民主党地下武装截获。16日晚,蛰伏于江北黄梅的原国民党军官王公霸等趁九江出现军政暂时“真空”,打着“中国人民革命军皖鄂赣边前进指挥部”的旗号,妄图抢夺九江城。此时九江城的群众代表则分头前往新港和江北小池迎接解放军来九江。17日凌晨,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第18军第54师162团在政委翟寿亭的率领下,从新港抄小路向九江进发,在三里街解除了王公霸阻击人员的武装。由东门进城,解放了九江城。当晚,该部又派出一个排,解放了庐山牯岭街。并成立庐山军管会。17日下午2时,解放军湖北黄冈军分区14团马启春团长带领2个连,13团政治处主任张钟带领1个 营,由九江群众代表陪同,乘船渡江到市区。受到九江群众的热烈欢迎。18日,马团长和张主任又应庐山群众代表要求,带领13团1个营到庐山,召开群众大 会,宣布中共政策。19日,成立九江人民临时办事处,第二野战军的162团奉命继续南下,第4野战军156师468团政委周建中率部驻守。是日,在庐山马 团长带一部分部队下山回江北,第2天,张主任又带一部分部队下山回江北。21日,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警备司令部。28日,驻守九江的468团与到达的南下干部大队一同接管九江。
5月13日,盘踞瑞昌县城和长江南岸的国民党守军,放弃长江防务,向南溃逃。5月15日,伪瑞昌县县长吴孝先和支队长孙文星带领6642部队的500余名官兵及地方游击队等反共武装也相继离开县城,窜到洪下源、大屋冯一带。5月17日,西线人民解放军第4野战军第15兵团主力部队在湖北黄冈至武穴一线胜利 渡江进入江西。5月18日,由湖北广济渡江的15兵团43军156师,经下巢湖,夏家畈过亭子山进县城西门,收缴了国民党县参议员程前20多人的武装,胜 利解放了瑞昌县城。同日,吴孝先和孙文星带领200余名反共武装企图袭击县城,洗劫财物。刚到丁公祠,被解放军先头部队击溃,慌忙沿瑞武公路往武宁方向逃窜。
5月22日,人民解放军第4野战军第15兵团43军128师386团2营,进驻永修县城(今永修艾城乡),国民党某部保安团炸毁涂家埠铁路桥后,向南昌方向溃逃。23日,永修县解放。6月18日,成立永修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全县政权。
5月23日,人民解放军第4野战军第43军156师468团,在第2野战军4兵团的配合下,一弹未发,解放了德安县城。6月15日,成立德安县军事管制委员会。
5月24日,人民解放军第4野战军43师129师进驻星子县城,民众自卫常备队2个中队计300人,携武器投城,星子宣布解放。6月14日,成立星子县军事管制委员会。
5月23日,人民解放军第4野战军第43军127师379团及师警卫营,由师长王忠保率领,经阳新进入江西,武宁的箬溪、巾口、路口、大桥等地首先解放。 5月29日,伪瑞昌县长吴孝先率领的反共武装由瑞昌窜入武宁老县城,吴孝先部进城后,一方面部署顽抗计划,另外还强迫商民交钱物,并阴谋烧毁全城。危急关头,县城各界暗中派出代表,连夜赶往箬溪,报告人民解放军速来解救。5月30日,解放军127师师长王忠保亲自率领379团及师警卫营二连,兵分三路对逃 至武宁县的伪瑞昌县长吴孝先及其武装进行围攻。一路由379团从凤口到南市街负责阻止吴部向南逃窜;另一路沿公路北侧,从县城西北门至晒泥坑、新开岭,罗段、七里山至茶棋,堵截吴部向西逃窜;第三路由警卫营二连负责,正面进攻,由王埠港直插县城。战斗开始,解放军仅用两发炮弹,便击毁了城楼上的碉堡,然后,战士们翻过城墙,迅速占领两条主要街道,并向纵深发展扩大战果,前后不到一小时,战斗即告结束,俘敌400余人,吴孝先化装脱逃,武宁县城宣告解放, 解放军离开县城挥师南下。三天后,自称“八路军”的王道宣部,从杨洲窜来县城敲诈勒索。6月4日,解放军43军156师468团一营由营长刘四海率领,经 箬田进军县城,入城后,首先解除了王道宣部的武装,伪警察局长带领的一股武装亦被全部缴械。6月19日,南下工作团黑龙江第一中队进驻县城。次日,宣布成立武宁县军事管制委员会。
1949年2月,中国民主同盟江西省临时支部工人委员会根据中共华南局谭天柱的指示,派人到修水组织革命武装,以配合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经过筹备,5月 20日,江西民主自卫军第五纵队在修水县郭城成立。纵队下辖2个支队共800余人。纵队建立后派员到反动武装内部作策反工作,使盘踞在修水的国民党新编 348师(番号6642部队)师长吴抚夷,湘赣边区“剿匪”指挥陈士元等未敢轻举妄动。6月10日,民主自卫军进入县城与工人、中小学师生及居民担负城防任务,并派人赴武宁与人民解放军联系进军修水事宜。16日,人民解放军43军129师386团政治处主任唐占印率部进入修水县城,修水和平解放。次日,解 放军以点名收编为由,召吴抚夷带所部驻县城郊区等待改编。18日,令其连以上军官到散原中学礼堂开会,解除武装,逮捕了吴抚夷等头目,348师士兵全部缴械。
至此,九江全境完全解放。
九江各县、市解放情况地名解放时间解放部队
彭泽1949年4月22日第2野战军4兵团13军37师
湖口1949年4月28日第2野战军5兵团18军54师
都昌1949年5月12日第2野战军5兵团18军54师
九江1949年5月17日第2野战军5兵团18军54师
庐山1949年5月17日第2野战军5兵团18军54师
瑞昌1949年5月18日第4野战军15兵团43军156师
永修1949年5月22日第4野战军15兵团43军128师
德安1949年5月23日第4野战军15兵团43军156师
星子1949年5月24日第4野战军15兵团43军129师
武宁1949年5月30日第4野战军15兵团43军127师
修水1949年6月16日第4野战军15兵团43军129师
说明:
1、各地解放时间以人民解放军实际控制该县(市)城区时间。
2、解放部队为首次进驻实际控制县(市)城区的人民解放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