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信缘分,但更重感情。
人们的记忆就像一张筛子,许许多多细微末节的琐碎事从筛网漏下了。但这件事是在特定的背景、特殊的环境、特别的人际交往中,所以像刀雕斧凿般铭刻在记忆中。
那还是“文革”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广大干部下放农村热浪滚滚。人们还是处在狂热、亢奋、浮躁、痴迷、愚忠、虔诚的漩涡中。在激烈的锣鼓声的催促下,在胸前大红花的鞭笞下,我作为“五?七大军”的一名战士下放到了农村。对于我这个生长在城市,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机关门,还未完全脱掉学生气的“三门”干部,虽说不属于典型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一类人,但对朝如斯、夕如斯的体力劳动,总是心存畏惧,更有下放干部不久将取消商品粮、取消工资的传言,像巨石压在心头,叫人难以舒展眉头。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我们集体落户的莲花公社,是匡庐北麓一个风景绝佳的人间仙境。清晨朝雾升腾,百鸟啁啾,伴着我们荷锄下地;傍晚暮霭缭绕,在小溪边濯足洗涤后,星星引我们回村。此地确有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意境,更有《归园田居》闲适浪漫的情趣。入夜,面对黑黝黝的莲峰和庐山诸峰,我听到了许多关于莲花洞、张越洞美丽的神话传说和理学家周敦颐、庐山神医董奉杏林的故事。这片尚未撩开面纱的处女峰峦,及其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把我迷住了。渐渐地,我把身心融进了这片秀美的田园和群山。
凭着业余爱好,我带着照相机,走遍了方圆十多里的山峦深涧,拍下了圭壁、锦绣、莲花山峰的峻峭雄姿,拍下了白练如飞、气势磅礴的百丈岩瀑布,拍下了流泉溅玉、寒气逼人的碧潭深渊,拍下了古木苍天、浓荫蔽日的茂密森林,一本融悬崖、峭壁、岩洞、飞瀑、流泉、深渊、清潭、寺庙、教堂的摄影集使我感叹不已。人道“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秀峰”,我说“庐山北麓亦秀美,莲花洞美赛秀峰”。
这天上午,轮到我执行内务——煮饭。正好利用暇时,撰写照片说明词。就在我孤芳自赏得意之作时,隔壁的莲花姑娘高声叫道:“五?七干部,你煮的饭都快烧糊了!”听到喊声,我急忙奔进厨房,不知所措。还是莲花姑娘赶来压住了炉膛里的火。揭开锅盖一股焦糊气味扑鼻,我顿时傻了眼。看见我抓耳挠腮的窘相,莲花姑娘扑哧一笑,“别急!我来!”她把饭打起来,又把烧糊的锅巴铲起来,将锅巴放在清水中一荡,滗去烧糊的黄水,然后又把米汤和锅巴饭一掺合,熬出了一锅香气扑鼻的锅巴粥。看见她变戏法似的麻利的动作,我忙不迭地道谢,她却莞尔一笑,不以为然。同志们收工回来吃饭,个个夸我手艺好,说寡淡的米汤不好喝,还是香喷喷的锅巴粥好吃。以后的日子,莲花姑娘常来教我腌制农家菜和做山村特色菜,如清蒸苦瓜片、豆鼓少竹笋、酸菜烧豆瓣、凉拌地皮菇、五香冬瓜皮、糖醋熘泥鳅……我如法炮制的菜肴,受到同志们的夸奖,莲花姑娘更是乐在心头。农忙时,她还抢着帮我们洗衣服,清清溪水映照出她苗条的身影,那一对浅浅的酒窝和甜甜的笑靥也在水中荡漾,简直是一副绝妙的西施浣纱图。
日子在平平淡淡中度过。平平淡淡也是情,平平淡淡才是真。余芳香的泥土、与质朴的农民朝夕相处的日子,远离尘嚣喧闹,远离世俗偏见,远离尔虞我诈,心灵得到净化,真有返朴归真的人生感悟。我无怨无悔!
一年后,我接到了调令,到县委参加写作班子,要离开这迷人的山乡。为了感谢连花姑娘的关照,我把我的一箱书和精心制作的《莲花洞揽胜影集》送给了她。临行时,我深情地望着绿树、小街、枝头云端跳跃飞翔的鸟儿和岩上飞瀑流泉,也深情地望着站在村头的她——那双怅然若失的大眼睛……我走了,带走了她的笑靥、纯真和一片柔云般的山乡温馨的回忆。
回想几十年前的那份情,只因还未酿成那份爱。不然,我今天也会以愧疚的心情唱支“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前些年,我接到莲花的来信,邀请我参加莲花洞风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剪彩仪式。我兴致勃勃,乘船搭车一路风尘来到莲花洞,重游阔别多年的故地,又见阔别多年的乡亲。原来,莲花的儿女在各地开发旅游资源的启发下,筹资成立了开发公司,使莲花洞这块埋在深山的美玉,经过雕琢,终于发出了璀璨的光彩,受到了中外游客的亲睐。莲花虽年过花甲,但风韵犹存神采不减当年。她在路边自家的楼院里,开了一家山村风味的餐馆。看见门前旗杆上高挑的幌幔,我情不自禁地吆喝了一声:
“来呀,喝一碗莲花锅巴粥,十天嘴边还留香!……”
——《寻庐文化报》201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