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一个水汪汪的字眼,一个山高水长的版图。每一位踏上这一方水土的客人,他的心都会变得温润。如果你想寻觅九江的词根,时间得回溯2000多年。在《尚书·禹贡》里有着这样的记载:“九江孔殷”、“过九江至东陵”。自秦代起就有江到浔阳九派分之说,赣、鄱、修、蜀、彭等9条支流在此汇入彭蠡泽,在水运为中心的年月,“四大米市”、“三大茶市”的商业繁华,像青瓷一样闪闪发光。

九江像一位人文底蕴厚重绵长的士大夫,有着浔阳、柴桑、江州等众多的名号。进入这吴头楚尾、鸡鸣三省之地,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山温水软的辽阔腹地。九派浔阳郡,分明是画图。大自然造化之手匠心独运,在这经纬交织的坐标系上,星罗棋布着400多个景点景观。集名江、名山、名湖、名人于一体的九江,呈现出一幅千崖竞秀、万壑争流、梵宇巍峨、胜迹如林的山水画卷。

这幅画卷的中心无疑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庐山。庐山那绵延起伏的脊梁,承载了太多的自然名胜和人文景观。庐山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这里有白居易草堂前盛开的桃花,有白鹿洞书院里宋代大儒朱熹遗留的千古第一学规,有李白描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香炉峰瀑布,有唐代茶圣陆羽评点的位于桃花源康王谷中的天下第一泉。这里的每一个景点都可以入画、入诗,更可以入心。

环绕庐山,九江这纵横18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众星捧月般的景区景点同样有心有法,自有一种繁华。鄱湖鸟,知多少,飞时不见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候鸟越冬栖息地,每逢冬春之际,200多种成千上万只白鹤、天鹅等珍禽,在天空盘旋嘹唳,在浅滩烟渚嬉戏流连,人们惊呼:这是中国的第二长城。

位于鄱阳湖口的石钟山因苏轼而有仙名。一篇载入“唐宋八大家”文集的奇文,再加上朱元璋与陈友谅、曾国藩与太平天国的战争,石钟山虽小,其文武之道,却是一张一弛,彪炳千秋。与鄱阳湖有着关联的鞋山和庐山西海等景区同样可圈可点。鞋山虽小却袭一身大姑、小姑嫁彭郎的传说,庐山西海西引700里修河,东接800里鄱湖,岛屿耸立,素有“赣北千岛湖”之称。

过湖口石钟山由鄱湖入长江,沿九江一带江水浩荡,岸远水阔,这长江中游140多公里的水域史称“浔阳江”。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的琵琶亭,无疑是点缀长江南岸众多景点里的一颗明珠。清泠泠的江水中,那一轮明月,曾经映照过白居易的身影。与琵琶亭一衣带水的锁江楼,塔影横江,宛若九江的犄角,直指历史的天空。与锁江楼遥相呼应的浔阳楼,作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1200年来,聆听过白居易、韦应物、苏东坡等一流名士的登楼题咏。在众多的吟哦声里,宋江题写的反诗格外地惹人眼目。心在山东身在吴的宋江,如果没有流传至今的“蓝桥风月”美酒的支撑,没有独具特色的浔阳楼“水浒宴”的滋润,也许那飘篷沧海谩嗟吁的感叹将会多一层凄苦的况味。浔阳楼以其“落座三杯豪气在,出门一笑大江横”的磊落,以其“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的畅达,勾兑着多少思古的幽情?

在九江穿越了历史的传说,你走进的依然是历史的传说。市中心的甘棠、南门二湖,毗邻大乔、小乔的梳妆台遗址,没有人能告诉你,甘棠湖是否映照过二乔的倩影,但李白吟哦的“浪动灌婴井,浔阳江上风”,的确有根有据,有井为证。还有那伫立甘棠湖心的烟水亭,同样见证着当年周瑜点将的羽扇纶巾。

如果你已经有过许多天涯行脚,见惯了名山大川,你仍可以在赣北的门户里产生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你不妨在这里驻足一番,融入到这里的民风民俗之中,在唐代李渤构筑的思贤堤上走一走,听一听天花宫和能仁寺的晨钟暮鼓,看一看郊外东林寺净土宗祖庭。在石门涧、剪刀峡、莲花洞、好汉坡爬一爬山,到古柴桑城所在地九江县游一游陶渊明纪念馆,顺道看看南宋名将岳飞母亲的陵园,那渐行渐远的历史背影,

也许就会转过身来,与你面对面地谈一谈心。

【作者简介】

梅曙平,籍贯湖北黄梅,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九江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著有个人诗集《玉阶梅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