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凭借一系列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英帝国义者以香港为基地,五口岸为前哨,胁迫清政府接连开放了沿江、沿海及内地、边疆的数十个城市,从而中国被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
1842年继英国之后,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等国蜂拥而入,纷纷在中国领士上设立租界,划分势力范围,无视中国的主权,先后在包括九江在内的通商口岸,任意设置了侵略军军邮邮局和普通民用邮局。
1863年7月上海英租界工部局董事会率先建起了第一个商埠邮局“上海工部局书信馆”,随之南京、福州、厦门、汉口、重庆、九江、宜昌、芜湖、镇江、天津、烟台等通商口岸相继仿效成立“工部局书信馆”。这些商埠邮局既不向中国地方政府注册,也不受中国地方政府管辖,自立章程,自定邮资,各自发行邮票,彼此之间并无隶属关系,只有交换邮件的业务往来,邮件也只限在埠际间邮寄,除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外,其余均不能直接寄往国外,出口邮件大都经香港转递。这些打着“书信馆”招牌的商埠邮局,一方面进行侵权性信函递送业务,另方面以发售邮票为主要营利手段,有的甚至大量滥印及故意制造变体票、加盖票、欠资票,骗钱敛财,大搞邮票投机买卖。
1894年6月1日,九江商埠邮局脱离上海工部局书信馆的代理关系,成立了“九江工务局书信馆”,并同时在九江境内发行“口岸邮票”又称“商埠邮票”,先后发行了6套共42枚。
1897年大清邮政成立,于当年2月20日对外正式营业,11月1日大清邮政接收了“上海工部局书信馆”,从而迫使各地的书信馆相继停业。工部局书信馆虽被取消,但“客邮”却依然存在,清政府对此不但不予抵制,反而予以默认,使“客邮”在中国境内愈演愈烈。
在九江最早除发行以九江为题材的“商埠邮票”外,1895年还发行了“九江商埠书信馆邮资明信片”,只因多年来,在我国出版的各种不同版本的《中国邮资封片简图鉴》这类书目中,很少见有将九江商埠邮资明信片汇编书录其中,故认知者颇少。
九江商埠邮资明信片以九江锁江楼塔、帆船为邮资图,由九江中华印刷社印制,卡纸精滑不一,颜色灰兰,深浅不一致。片幅125×89mm,面值0.5分。
在《中国飞剪》邮刊19卷3期第43页,有报道九江商埠邮资明信片的短文(由旧金山中华集邮会会长秦志敏教授译文),曾披露一封九江商埠邮资明信片印制者写于1895年4月21日的信,有“刚刚为书信馆邮局印制20.000张邮资片”云。由此可以推测九江商埠邮资片的印制时间是1895年4月21日或这之前数日。
九江中华印刷社,这是一个为宗教团体服务的出版社,经理是爱尔兰人,名收拉尔夫,短文中提到的信就是他写给他父亲里维的。
文中还见有一枚销1895年5月5日(星期日)邮戳实寄上海之九江片,明信片的背面写有“我相信你将愉快收到这种刚刚发行的邮资片。……我在九江因时间关系无法再多写下去,但将再帮你找一些这类片……”等字样,署名为“AliceLlittle星期四”。星期四系1895年5月2日。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九江商埠邮资片之发行日期可能是1895年5月1日或2日,最有可能是5月1日。
真正使用过的明信片,而又有幸被保存下来的实寄片,确是非常之稀少的,祈盼有发现更早使用日期之实寄片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