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开创了人类文明进步史上的新篇章,社会文化科学事业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刻书和藏书是传承文化的基石。刻书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九江地处长江中下游,交通便利,经办繁荣,文化发达。九江古时亦称江州、浔阳,唐五代时便出现了雕版印刷,到了宋朝,九江刻书尤其兴盛,刊刻了大量图书,是著名的刻书中心。九江官刻私刻层出不穷,对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九江刻书中心的形成发展有着深厚的经济文化背景。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雕版印刷提供了技术来源。唐代九江生产出著名的云蓝纸,表明九江这一地区已掌握了造纸技术。唐代段成式曾任九江地方长官,他在与温廷筠《蓝纸诗》中言:予在九江出意造云蓝纸,辄分送五十枚。其诗曰:三十六鳞充使时,数香独得表相思。九江云蓝纸工艺精,质量好,为馈赠佳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云蓝纸的出现为雕版印刷提供了纸张技术来源。第二,九江在唐宋时期出现了具有藏书职能的书堂书院。唐代江州义门陈氏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书堂——东佳书堂,宋初九江陈氏、庐山李氏都是有名的藏书家,陈氏甲秀堂所藏碑帖图书号天下第一。宋代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藏有相当数量的图书,学术文化气氛相当浓厚。九江书院相当发达,除了白鹿洞书院外,还有闻名的濂溪书院等,书院文化发展推动了雕版印刷的繁荣发展,九江一步步成为刻书中心。第三,九江是宋明理学基地,理学开山祖周敦颐在九江建濂溪书堂,创立濂学。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则在白鹿洞书院倡明理学,传播理学思想。理学影响中国数百年的历史,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家经典需求的迅速增长,带动了雕版印刷的发展。第四,宋代经济重心的转移,尤其是南宋建都临安(杭州),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江南地区开始形成了经济中心。九江是江南的前沿,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动了这里的经济发展。宋代九江经济发展尤其为突出,形成了著名的茶市,是全国茶叶重要基地,设有茶运司,专门负责江南茶叶的采集运输。九江的造船业、造币业在全国都很有名声,有四大铸币基地江州广宁监,还有仅次于杭州的江州会子务等等,种种经济现象反映了这一时期九江经济的繁荣发展,九江财政税收的富有,同时为刻书提供了财力的保证。文化教育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九江刻书业在宋朝颇有影响。
北宋时期各地州学往往建藏书阁收藏图书,到了南宋更加普遍,江西十一府都有藏书。宋代江州藏书有大量图书,据《江州图经》载,江州府藏有经史子集各类图书115部,同时还收藏本地官府刻书书板,有《周子通书》《虚谷易解》《欧阳忞舆地广记》《靖节先生集》《白氏长庆集》《元次山集》《濂溪遗文》《二程文集》《东坡大全集》《容斋论语说》《退庵文集》《东归集》《西塘集》《庾楼诗集》《琵琶亭诗集》《诸氏遗书》《自警篇》《变离骚》《斯斋诗》《雪海诗》《三谢诗》《陆游剑南诗》《古今绝句》《江行词》《易简方》《伤寒论》《悟真篇》《感应篇》,共计28种。这些书板只是江州州府所刊刻图书的一部分,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官府对刻书的重视,宋代九江刻书业的兴盛。见于史籍记载的九江刻书还有《浔阳志》12卷,晁百揆元采撰,曹训序,淳熙三年(1176)刻本。浔阳郡斋1200年刻汉杨雄《方言》十三卷。王阮《义丰集》,冯椅序,刻于九江。宋著作佐郎陵阳李道传贯之集晦翁门人廖德明子晦而下三十二家,刻之九江。李心传辑《道命录》五卷,朱申序,淳祐十一年(1251),朱知江州时所刻梓。
碑帖做为图书的一种形式,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研究价值。九江碑帖尤其丰富,有庐山陈氏甲秀堂所刻碑帖,还有浔阳陶思赞所刻《张紫微帖》一卷。薛尚功《款识法帖》二十卷,碑在江州,集吕大防和王楚所载千字,增加到一万一百二十五字,收录范围高于以前,极具书法价值,绍兴十四年(1145)甲子六月,九江郡守林师之镌刻,有二十四通。薛尚功还有《重广钟鼎篆韵》七卷,一卷象形奇字,一卷器用,名目五卷,江州公使库板。公使库板是用地方公使库钱刻印图书的总称。九江郡还有刘虚谷法帖十卷本。王右军十七帖,署于庾楼。九江庾楼还有梁以来题庚楼诗碑,起张正见止胡次仲,凡一十四人,二十五首为一碑,宣和甲辰(1124)汪师忠刻。九江郡斋还有颜真卿《守政帖》、《叙坐帖》,李渤的《辨石钟山记》。黄山谷书《范滂传》,赵崇宪江州四说堂刻本。李龙眠《莲社图》,绍兴癸酉(1153)李保之刊于江州。
——《文化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