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有琵琶亭,历经废兴,现扩建于长江南岸、大桥以东。望庐山,枕江流,规模宏阔,亭台耸翠,曲水弯桥相抱,荻花枫叶含情,是九江市宣扬传播白居易文化的重要旅游景区,也是九江市倾力打造白居易文化的重要城市名片。

白居易在九江留下的诗文佳作有200余篇,追寻白居易在九江的心路历程,会发现有两大文化热点千百年来都引人关注,第一是《琵琶行》的创作,第二是庐山草堂隐居。这两大热点带给九江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印象呢?显然既不是为官之政绩,也不是为富之慈善,白居易在九江留下的是一个“大才子,真性情”的文化印象。与白居易曾经生活过的其他城市如洛阳、杭州、苏州等地相比,九江有其独特的优势。

因为这种文化印象是一个在盛唐气象之下成长的普通灵魂的脉动,它更贴近人心,慰藉精神,像林泉清音,像细雨润物,它的魅力亘古不变,历久弥新。

白居易从创作《琵琶行》到庐山草堂隐居,经历了重大的思想转折,这一变化使白居易的文学创作达到了艺术的巅峰。唐宣宗在白居易辞世后的纪念诗中赞曰:“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显然白居易的《琵琶行》不仅在当时的民间广为流传,而且也得到了唐朝政府高层的赞赏。然而,宋以后有学者对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述的夜邀歌女之事提出了质疑,从而影响到人们对白居易人品的评价,

甚至琵琶亭的兴废也与此事不无关联。清代学者赵翼《瓯北诗话》评说:“《琵琶行》亦是绝作,然身为本郡上佐,送客到船,闻邻船有琵琶女,不问良贱,即呼使奏技,此岂官者所为,岂唐时法令疏阔若此耶?”清人舒梦兰在《天香随笔》中批评白居易此举是“越礼惊众,有玷官箴”,甚至有把琵琶亭和庐山草堂“胥拆而灭其迹”之论。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他不相信当时作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会在夜里登上一个素不相识的歌女的船,因此洪迈认为这个事情是白居易虚构的,目的是为了抒发“天涯沦落之恨”。我作为事发地的九江市民并不同意这些说法。事实证明,白居易的行为并未受到当时朝廷的批评,亦未影响到后来白居易的仕途;唐以后的某些学者以自己所处的官场环境来度量盛唐气象是不合时宜的。所以白居易当时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这正是白居易“真性情”的真切体现。作为一代文宗,写诗作文焉能矫情造作,纵观白居易在九江所写诗文,哭、笑、恨、悲皆成佳作。白居易在浔阳江头夜邀女伴,对月长歌,其情惟真,其心惟善,其文惟美。

不管后人如何评说,白居易的天才与真情早已成为国人心中不能没有的文化印象,九江琵琶亭在盛世重建就是最好的证明。

白居易在“浔阳江头夜送客”之后的第二年春天就在庐山山北香炉峰下建成草堂隐居,这在中国文化史、文学史和园林史上都是一件大事。《庐山草堂记》、《与元九书》就是在草堂时期完成的代表作。隐逸文化在九江和庐山地区可谓源远流长,从远古传说匡俗七兄弟入山建“神仙之庐”到晋代“浔阳三隐”之陶渊明,构成了庐山独特的隐逸文化。虽然被贬九江的白居易非常仰慕陶渊明,曾多次赋诗著文表白隐迹林泉,终老庐山的心愿,但白居易并不是庐山隐逸文化的代表。那么,白居易在庐山建草堂隐居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化心理呢?我认为这可以称作“山居”文化。山居文化是在隐逸文化影响下形成的中国知识分子追求个性解放和心灵自由的又一种文化生态。白居易就是山居文化的代表,现代人也把它称作“休闲文化”,这种文化印象和生活态度越来越被当今的人们所认同,甚至仿效,已经成为九江和庐山文化魅力的不竭源流。

隐逸是中国古代流行化的文化现象,是以儒、释、道等思想为渊源的中国文化基因在士人身上变异出的特殊的社会生态现象。隐逸者便是所谓“隐士”,从经验上说,“隐士”的身份是不承担任何社会职能的,显然身居庐山草堂的白居易并不能称“隐士”,因为他是朝廷官员,是江州司马。这时期的白居易只是一个山居之士,或许可称为“居士”,居士可以不受任何社会身份的限制,这是山居文化和隐逸文化的根本区别。山居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借助“草堂式”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仕”与“隐”之间的矛盾,在精神上达到仕隐合一的境界。可见,山居文化颇具“中庸”色彩,这种追求平民化的生活方式和亲近自然、消解功利的生活态度在白居易时代就非常流行,而且对后世中国知识分子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王维在陕西蓝田的山岭环抱之中经营的“辋川别业”、大诗人杜甫在成都西郊建置的“浣花溪草堂”,它们和白居易的庐山草堂一起构成了唐代山居文化的代表。苏东坡对山居文化有个很好的说明,他在《灵壁张氏园亭记》中说:“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隐,则俯仰山林之下,

于是养生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正所谓“迹崆峒而身拖朱绂,朝承明而暮宿青霭”。因此,白居易庐山草堂隐居已不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了,而是山居文化所崇尚的归依自然的情调和审美情趣的追求。

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不存在“仕”与“隐”的矛盾心理了,但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伴三五亲朋,携知音爱侣,登高山,挹飞泉,巢云松,养性情,消解功利之困,品味山居之乐,这不正是今天人们所宣扬的休闲文化和旅游文化的核心价值吗?有“万国公馆”之称的庐山在百年之前来自欧美10多个国家的老外们就秀过一场“山居童话”,形成了

独步世界名山的“牯岭山居”。也许他们并不知道千年之前的白居易是庐山山居文化的先行者。可见白居易之“真性情”不但被国人共仰,与来自西方世界的老外们也是相通的。

如今,九江琵琶亭和庐山白居易草堂都是我国旅游文化的重要景区,千古风流总会随着大江东去,但是白居易留给世人“大才子,真性情”的文化印象就像浔阳江头那片秋月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作者简介】

聂建华,出生江西九江县,九江市第十一中学老师,在本地报刊发表多篇文学作品。